查看原文
其他

田玲教授,为您点赞!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四川科技报 Author 四川科技报






3月25日,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成都举行,隆重表彰为四川省科技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2021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首次设立“四川省杰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奖励在科技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中取得重大成果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田玲教授荣获四川省首届“四川省杰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4月20日出版的《四川科技报》在头版用整版篇幅《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四川——专访四川省杰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获得者田玲》为题报道了田玲教授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事迹。现全文转载如下:



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四川——专访四川省杰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获得者田玲日前,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成都举行,今年首设四川省杰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奖励在科技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中取得重大成果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共有5位青年人才上榜,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田玲位列其中。田玲是我省有名的计算机专家,她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认知领域对抗、智能决策等方面,研究成果已应用于目标识别、反恐防暴等领域,为国家安全做出了实质性贡献。领奖那天,田玲在朋友圈发了一句话:“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四川。”作为计算机领域的后起之秀,从计算机网络基础构架到图像处理,计算机高级语言编译到人工智能应用,无论是埋首基础科学研究,还是角力前沿科学阵地,她一路披荆斩棘、勇攀高峰。


01埋头苦干成就技术
对田玲的采访约在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工之家,见面时,她刚刚结束一个线上会议匆匆而来,干练大方、英姿飒爽却带着甜甜的笑。谈到得奖,田玲很开心,她坦言从众多优秀的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是一件非常幸运也是非常骄傲的事。但她并不认为这是自己一个人的荣誉,“这是我们团队的荣誉,团队有十多位老师,是一个紧密团结的集体,也是一个具有极强战斗力的集体。团队成员在工作中都积极专注,努力奋进,也付出了非常多。作为团队负责人,可能我稍微思考得多一点,但我并不觉得自己的付出比他们多。”田玲说。谈到自己的专业,田玲打开了话匣子:“计算机编程是一个一直在更新换代、不断发展的领域,也许五年后出现一个新的计算机语言,更简洁、交互性更强,那大家都得重新开始学习,不能‘一把大刀一直耍’,还是要十八般武艺俱全才好。”在她看来,现在早已进入了信息化的革命时代,真正能够体现学习能力的是能否利用知识积累比别人更快更好地学会新技术。说起科研工作,田玲有言辛苦不在话下,“对我们这个专业来说,在工作中有时为了一个项目,经常加班加点,每天工作12个小时是日常情况,有时候14小时、16小时。在算法实验或者系统部署阶段,可能还需要通宵守着几台服务器,你得守着数据、守着结果。”田玲如是说。在实验室里,田玲和同事们都备有一个拉杆箱,里面装着投影仪、打印机、刻录机等设备,这是方便他们随时出差。


02爱生活的非典型教授
与印象中行色匆匆,奔波于教室和实验室的大学教授不同,田玲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典型的大学教授,专注也热情,爱工作也热爱生活。她会一天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也会和家人一同跨越千里去非洲看动物;她聚焦前沿技术的研究,也会在下班路上欣赏学校道路两旁飞舞的银杏叶;她会连续两天和实验室博士生一同开题,也会精心照料自家院子里的柠檬树;她会在实验室里放一个拉杆箱以备随时出差,也会在闲暇时驱车几十公里就为了品尝一份美食……

生活中的田玲

从本科到硕士到博士,再到留校任教,田玲一口气在电子科大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并开始了自己的科研之路。可能谁都想不到,田玲当初选择电子科大是因为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田玲高考那年,首届CUBA男八强赛在长沙、成都两个赛区分别进行,电子科大获得了首届CUBA冠军。看完比赛热血澎湃的田玲在高考志愿上填上了电子科大,并选择了计算机专业。那时候的计算机专业在国内方兴未艾,“我们读高中时,计算机还是DOS系统,计算机型号也还是386、486。我爸爸所在的公司是做计算机生产的,所以暑假我有时会去生产线实习。”田玲至今还记得当年跟着工人们一起组装主板、硬盘、CPU以及绘制表格统计生产消耗量的情景,这也在她心中埋下了对计算机的兴趣。田玲从来不认为自己是有天赋的人,“除了天赋以外,更多的是勤奋。努力对于干我们这行的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该看的书,该做的实验,除了投入时间没有捷径可以走。”田玲也时常告诉学生,知识在书本上只是知识点,只有自己通过时间消化吸收以后,才能够变成自己的能力,成为自己内在的基础。


03做学生的领路人
作为学生,田玲觉得自己很幸运,在大学阶段遇到了一位让她受益终生的导师——孙世新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从硕士到博士,我的导师就像一个领路人,引导着我们向前走,给我们指引方向,也给我们做示范。”成为老师后,田玲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学生的领路人,为学生指引方向。“要想做更深入的研究,去突破传统的理论,去探索算法、底层架构,最终还是需要自己去探索。”田玲强调学生应有更多的自主能力。

田玲指导学生

因此,田玲更看重学生基础理论的培养。“一方面,底层的、基础的理论也是我们相对较弱的;另一方面,计算机的基础理论也是我们未来跨越式发展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东西,有了基础和架构,才能搭建应用的平台。”田玲把老师对她讲过的话讲给自己的学生,“咱们学计算机的,要从里学到外,从底层学到应用搭建,先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理论,再做行业上的应用和支撑,这是本和末,也是我们这门学科的核心。”田玲说,“只有把基础打牢后,我们的应用领域才能发展得更好。”田玲给本科生上的编译原理的课程是计算机的核心专业课程,“在这里面有很多的算法基础,需要对计算机的体系结构非常清楚后,才能够从算法层面学明白它。”因此,在新学期第一堂课上,田玲会画个整体架构图给学生讲解整个编译系统的流程、符号表的管理和出错处理程序。“能够用全局视野来看待专业基础课,要知道它如何设计、用在哪里,而不只是搞懂一些算法和知识点。”这便是田玲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她从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为学生量身定制不同的培养方案。“算法完成了也要进行实践,工程设计也离不开算法的学习。”田玲说,这样的教学模式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搜索和查阅,请教老师和学长。这不仅极其考验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够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


04育天下英才
虽然教学、科研任务繁重,但田玲仍然热衷于青少年科技教育和科学普及,她担任全国及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评委12年,从2021年开始还担任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学生英才计划”(以下简称“英才计划”)导师,负责教育部“计算机科学拔尖计划2.0”电子科技大学基地。为此,田玲和同事们组建了导师组,为每个学生配备了2-3名导师,并让自己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带高中学生开展具体的操作和学习。田玲和团队不仅教学生们专业知识,还会教他们论文的写作和阅读的方法。“他们也给了我很多反馈和动力”。田玲说,“很多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的热爱也鼓舞着我,在与他们沟通中,他们用求知的眼神看着我,让我很想使尽浑身解数教他们。每次看到他们取得好的成绩,我也非常开心和欣慰,也从他们的成长中获得了快乐,这就是教学相长吧。”田玲也重视“英才计划”学生算法基础的培养,强化科学研究素养。她采用启发式方法激发学生创新创造力,注重工程动手实践,形成了“三横三纵”的立体培养模式。“英才计划”学生在她和团队的指导下,依托国家级科研平台,参与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打下了良好的计算机基础,全面提升了自主思考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形成了严谨的科研素养和创新思维。在“英才计划”的培养中,田玲还有一个小“偏心”,“因为我自己是女性,所以每年我在招学生的时候,基本上会保证招1名女生。我从来不认为女生不适合学工科或者理科,男生有男生的优势,女生也有女生的优势。”田玲说。2021年“英才计划”学子薛莫雨珊便是田玲挑中的学生之一。刚到实验室时,她对算法的理解、对编程语言就如一张白纸。但田玲看到的是她的潜力,仍然从基础开始一步一步地教她。到一年整个培养周期结束时,薛莫雨珊的算法能力和编程能力已经有了显著的提升,也对计算机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己完成并提交项目参加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这也让田玲倍感欣慰。



采访中,田玲脸上始终洋溢着如阳光般灿烂的笑容,她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也为自己的学生感到骄傲,她让我们感受到新一代科技工作者蓬勃向上的朝气,科学家们薪火相传的情怀与精神是我们国家、我们民族奋勇向前的动力。
人物名片田玲,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大数据、人工智能理论及应用研究。国家级领军人才。担任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学生英才计划”导师,12年来服务于全国及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负责教育部“计算机科学拔尖计划2.0”电子科技大学基地,及全国首个跨校“新工科+新商科”智能金融与区块链金融专业的方案规划与制定。
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先后荣获四川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四川省杰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奖项。

文字:四川科技报记者 马静璠

视频:影像工作室

编辑:微视野工作室 侯瑞涛

推荐

◇今日谷雨 | 成电送你一朵小huahua~

◇本周四,银杏大道,不见不散!

◇表彰!祝贺这些优秀成电青年!

◇倒计时70天!大运会场馆焕新亮相,成电准备好了!

◇用专业和热情服务冬奥,李啸宇,你真棒


你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